近年来,关于小微企业的优惠政策频频出台,但很多小伙伴却对小微企业、小规模纳税人、小型微利企业这三个概念感到困惑。它们之间到底有什么区别呢?别急,小编今天就来带大家一探究竟,教你一招轻松搞定这三个概念!
小微企业、小规模纳税人和小型微利企业的区别是什么?
一、小规模纳税人
“小规模纳税人”是指增值税纳税人中的一种,增值税分为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年应税销售额未超过500万元(含)为小规模纳税人。
小规模纳税人包含企业也包括个体工商户、自然人个人。
二、小微企业
“企业”是和“大中企业”相对来讲的。如果要找一个比较接近的解释,那就是工信部、国家统计局、发展改革委和财政部于2011年6月发布的《中小企业划型标准》,根据企业从业人员、营业收入、资产总额等指标,将16个行业的中小企业划分为中型、小型、微型三种类型,小微企业可以理解为其中的小型企业和微型企业,是对企业规模的划型。
三、小型微利企业
“小型微利企业”的出处是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指的是符合税法规定条件的特定企业,其特点不只体现在“小型”上,还要求“微利”,主要用于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方面。
“小型微利企业”的划分标准:
1、从事国家非限制和禁止行业;
2、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0万元;
3、从业人数不超过300人;
4、资产总额不超过5000万元
“小型微利企业”从业人数范围包含与企业监理劳动关系的职工人数和结构劳务派遣的人员,从业人数和资产总额按照企业的全年的季度平均值确定:季度平均值=(季初值+季末值)/2,全年季度平均值=全年各季度平均值之和/4,企业在预缴企业所得税时,直接按当年度截止本期末的资产总额、从业人数、应纳税所得额判断是否为小型微利企业。
自2021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对小型微利企业按年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100万元部分减按12.5%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缴纳企业所得税,对年用纳税所得额超过100万不超过300万元的部分,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缴纳企业所得税。
总结:
小微企业、小型微利企业既可以是小规模纳税人,也可以是一般纳税人,而小规模纳税人是对应的一般纳税人。
看了小编的分享,大家是不是对小微企业、小规模纳税人和小型微利企业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呢?如果还有其他疑问,可以随时到会计资源网学习。
本文【小微企业、小规模纳税人和小型微利企业的区别是什么】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会计资源网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内容造成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联系会计资源网进行投诉反馈,一经查实,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