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审计与风险管理领域,检查风险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概念。它直接关系到审计工作的质量和企业运营的安全性。那么,检查风险究竟是什么?它又是如何被计算出来的?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两个问题,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并应对检查风险。
一、检查风险是什么?
检查风险是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工作时,没能通过既定审计程序发现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重大错报、漏报的可能性。
1.产生原因:审计常用抽样方法,样本无法完全代表整体;被审计单位内控有缺陷,审计程序选得不对、执行不到位,以及舞弊手段隐蔽复杂 ,都会导致检查风险。
2.影响因素:审计程序是否科学合理、时间安排是否恰当、范围是否足够,注册会计师专业能力和道德水准,还有审计证据是否充分合适,都会影响检查风险。
3.与重大错报风险关系:重大错报风险是审计前报表就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注册会计师控制不了;检查风险则能通过合理设计和执行审计程序来把控。在一定审计风险水平下,重大错报风险评估越高,可接受的检查风险就越低,注册会计师就得加强审计工作。
二、检查风险如何计算?
检查风险=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
在审计过程中,审计风险是指财务报表本身存在重大错报时,注册会计师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这个风险由两部分组成:重大错报风险和检查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是指财务报表在审计前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这一风险与被审计单位相关,注册会计师只能对其进行评估,而无法降低。而检查风险则是指如果存在某一错报,该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可能是重大的,注册会计师为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而实施程序后没有发现这种错报的风险。
综上所述,检查风险是审计工作中不可忽视的一环,其计算方法和影响因素都需得到严格把控。通过科学合理的风险评估和控制措施,我们可以有效降低检查风险,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为企业稳健发展保驾护航。
本文【检查风险是什么?检查风险如何计算】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会计资源网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内容造成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联系会计资源网进行投诉反馈,一经查实,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