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会计实务中,纳税调整减少额的计算往往是许多会计人员需要面对的难题。我国税法体系复杂且广泛,掌握相关税法知识点对于会计人来说至关重要。那么,今天小编就来详细讲解一下,纳税调整减少额究竟是怎么算出来的,并附上计算公式和例题,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
一、纳税调整减少额怎么算出来的?
纳税调整额=应纳税所得额-可减除费用-减免税额-其他应扣除款项
其中,应付福利费中符合税前扣除标准的基本医疗保险和补充医疗保险,可以在纳税调整减少额中反映。另外,以前年度进行纳税调整增加的减值准备,在本年度发生了减值的各项准备金,也可以在企业所得税纳税调整表中填列。
填报本年度转回、转销的除坏账准备以外的其他各项准备,包括因处置资产而冲销减值准备形成的纳税调减额也可在企业所得税纳税调整表中记录。对开办费、折旧等已经调增应税所得额,在本期应予以调减的部分也可以在纳税调整表中反映。另外,以前年度结转在本年度扣除的广告费支出也要在企业所得税纳税调整表中填列。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房地产行业本期已转销售收入的这部分预售收入毛利额也在企业所得税纳税调整表中填列。因此,纳税调整表中的各项计算方法需要企业认真进行审核核算,确保企业所得税申报准确无误。
【例题】丙公司2018年税前会计利润为820万元,2018年取得国债利息收入20万元。丙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不考虑其他纳税调整事项。
应交所得税=(820-20)×25%=200(万元)。
2.按会计准则规定核算时不确认为费用或损失,但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则允许扣减。
丁公司2019年税前会计利润为820万元,2019年发生研究阶段支出40万元计入管理费用。丁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不考虑其他纳税调整事项。
应交所得税=(820-40×75%)×25%=197.5(万元)。
通过以上的讲解和例题,相信大家对纳税调整减少额的计算方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如果会计人还想深入学习更多有用的会计知识,不妨直接选择到会计资源网学习。
本文【纳税调整要怎么算减少额?一文了解计算公式例题】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会计资源网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内容造成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联系会计资源网进行投诉反馈,一经查实,立即删除!